找到相关内容278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皈依法简介

    、疑心、傲慢、妒忌以及不虔诚等种种的不好现象。故此,合格如法的灌顶是比任何事情都难得的。若没有殊胜而如法的灌顶,则找不着自己的特殊本尊。本尊修法包括生起、圆满次第等一切修法。在密法里本尊代表方便,空行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110595781.html
  • 澄清知识分子对因果学说的谬解

    而使一种毒素注入血液之中。一个人在心理正常的状态下如果向一个冰杯内部吐气,则其所凝集的乃是一种无色透明的物体,然而一旦处在怨恨、暴怒、惊怖和妒忌的心情下,则所凝集的物体便显出不同的颜色,倘若加以化学的分析,则大都可以证明这些物质含有致命的毒素。由妒忌所生的凝集物,往往可在数分钟内毒毙一头豚鼠,如果发自内心深刻的怨恨达一小时之久者,则可毒毙数十人。因此,一个母亲在生气时如给婴儿喂乳,则婴儿往往会下痢...

    云鹤教授 著

    |因果|教育|文化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5/203817835.html
  • 见他色美,起心私之

    妄心来;若是无法勾引到对方,就生出了巧诈的心来;若稍稍遇到了阻碍,便生出了嗔恨心来;欲情颠倒意乱情迷的时候,就会生出了贪爱染着的心;羡慕他人拥有娇艳的美色,就生出了妒忌毒害的心;想要夺取别人的所爱,就会...的重罪呢?况且有些为人妻子的会因妒忌而鞭打婢女或女仆,甚至伤害了她们的生命;慓悍的仆人就会因此而反唇相讥,而背叛了主人;更糟的是父亲和儿子,因为不知情而造成了父子聚麀(也就是乱伦),甚至哥哥和弟弟...

    了凡弘法学会译整

    |戒淫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4/2213333603.html
  • 药师如来十二大愿详解

    结果舍正路而不由。    六、恶见:见解荒谬,不信佛法,泼无因果,肆无忌惮,做一切恶行之事。这些根本烦恼在我们内心盘据,就会不知不觉间产生很多较多的烦恼,叫做随烦恼。例如:无惭、忿恨、覆盖、妒忌、谄媚...,不信因果报应分明,每妒忌他人的成就,而苦自已之不足,因而愤世嫉俗,甚至挺而走险,作奸犯法,扰乱社会治安,当然要被“王法所录”,接受国家法律的裁判。    古之王法,设有笞、扙、徒、流、死等五刑,以...

    不著

    |药师佛|十二大愿|菩提心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10/01/0827434755.html
  • 人无我论

    帝王霸主之以天下国家乃至星球为孤家寡人私有。为护惜扩大我、我所,便贪占悭吝;当别人妨碍我之贪占欲实现时,便生妒忌仇恨,由此不惜斗讼残杀、劫掠偷盗、阴谋暗算、尔虞我诈,乃至酿成世界大战,举世遭劫,人类...打算,不顾他人得失,算什么佛弟子、菩萨行者?应即时惭愧忏悔,改过迁善,纵不能事事做到舍已利人,起码要做到自他两利。遇别人损害自己利益、伤害自己尊严、胜过自己时,要警惕从我执出生瞋恨妒忌;当成功得意时、...

    佛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3590338933.html
  • 破解生命续编

    阿修罗"是在天人之痛苦上再加上我慢、妒忌和争斗的痛苦。正所谓"诸阿修罗众,见天人福乐,自然生嗔妒,恼心受剧苦!"  人类的痛苦大致有八种。即:生苦、老苦、病苦、死苦、爱别离苦、怨憎会苦、求不得苦、维护...妒忌而生的损恼心:如在游戏时,怕输于对方而生的杀害或恼怒心。  (三)由愤怒而生的损恼心:如在恼怒时把敌人捆住而不断的虐待和折磨等心。  嗔心有三种果报:  (一)异熟果报:将堕入地狱。  (二)等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44143006.html
  • 陈鹏释译:唯识四论(2)

    表现为妒忌。],十悭[注释:悭:随烦恼心所,指迷恋财物,吝啬不舍。],十一无惭[注释:无惭:随烦恼心所,指对自己的过错,没有羞惭之心。],十二无愧[注释:无愧:随烦恼心所,指不因世人的责骂而对自己的过错...慈。又瞋能断命[注释:断命:断送自己的佛法修行。这里的命应指合於佛法的生活。],害但损他[注释:损他:损害他人的佛法修行。],此差别也。言嫉者,殉自名利不耐他荣[注释:荣:荣耀、成就。],妒忌为性。能...

    陈鹏释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45250002.html
  • 带著真理的说话——南传法句经选辑

    others does not attain concentration.  365. 不要轻视你得到的,也不要妒忌别人获得的。那位比丘仍妒忌别人,就未能达到专注  。  367  He who ...

    林兆先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62254600.html
  • 文珠法师:六道轮回

    说话要与事实相符,以建立个人的信誉,维持美好的人格。  (五)不离间语而和睦  离间语,即是俗人所说“两头蛇”。爱说离间语的人,必然是胸襟窄狭的妒忌者。他们根本不知道前人的伟大,并不妨碍后人的伟大;他人的成功,不会阻止自己的成功;更不知彼既丈夫我亦然,不应自卑生退屈。故不但自暴自弃,反而妒忌他人的成就,于是在妒火中烧下搬弄是非,挑拨离间,吹毛求疵,痛下谗言,大事破坏。或对张三说李四不好,对李四说张...

    文珠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64159527.html
  • 简朴自在,知恩感恩

    感恩,就不会被逆境所摧残;逆境的确是伤害,会使你痛苦,但若用感恩的心来对待,逐渐转变自己的心不受伤害,就会让自己更坚强。   内心不存怨恨、怀疑、妒忌等情绪,等于化解了心中的烦恼,这就能感化自己,...

    圣严法师等

    |感恩|心五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9/171619884.html